全國首個"中東歐商品"防偽追溯平臺亮相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
央視網消息: 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昨天(6月11日)在浙江寧波閉幕。本屆博覽會達成進口意向采購107.8億元,其中,中東歐國家商品意向采購74.63億元。中東歐國家大宗商品、食品飲料和酒類成為本屆博覽會最受歡迎的商品。
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上,全國首個“中東歐商品”防偽追溯平臺也亮相了。該平臺通過溯源式、科學化、滲透式的監管手段,實現了數字經濟背景下進口商品的“源頭可追溯、數據可集成、信用可查詢”。
市民劉先生在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常年館里選購商品,他拿出手機掃描了商品上的防偽溯源二維碼,馬上就能看到這款進口商品的信息。
劉先生掃描的這瓶紅酒是在保加利亞生產,通過水路運輸的方式從瓦爾納到寧波口岸,到港日期為2021年1月23日。同時能查詢到的還有商品名稱、進口商、代理商、中國海關申報單號等信息。如果消費者對這瓶紅酒的真偽存疑,還可刮去防偽涂層,輸入13位溯源驗證碼進行驗證。有了防偽溯源二維碼,市民就能用手機掃一掃查詢商品信息,這比以往更加便捷了。
中東歐進口商品防偽溯源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集監管機構、平臺運營商、進口商、消費者四位于一體。商品上加貼的“防偽溯源二維碼”相當于一張身份證,實現了“全鏈條、全閉環”一體化監管模式。目前,首批600余個品類30000余件中東歐商品已完成賦碼追溯。
商品可防偽追溯,在4號館里,記者看到中國商品也能實現同樣的功能,而且可以看到更多細節。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企業負責人 陳良: 這個碼我們是跟中國防偽平臺一起合作,消費者通過掃這個防偽碼能夠很清晰地看到我們生產源頭真實的場景,這個真實的場景又經過了區塊鏈存證和公證處來公證。
記者嘗試用手機掃了4號展廳里的多個商品,都出現了防偽追溯工作人員針對該商品的現場工作的照片與視頻,也可以看見商品的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權威的檢測機構檢測出來的質量檢驗合格結論證書。
4號館是內外貿一體化展館,展館里有一體化之窗,主要展示了浙江省的三同產品和品字標產品。浙江現在正在大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通過防偽追溯平臺掃碼對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同線同標同質”,也就是“同一條生產線、同一個標準、同一個質量”的認證,向企業頒發三同認證證書,拓寬企業的內外貿。而 “品字標”是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構建的制造業品牌建設制度體系。
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車宏斌: 到目前為止寧波的品字標企業已經有225家,取得了認證證書已經有371家,其中我們也有23家企業取得了國際認證證書,有55張。
品字標企業代表 沈丹蕊: 有了品字標的加持,我們無論在消費的人群還是產品能銷往的渠道都是大大得到了提升和優化。
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當中產品是最基礎的,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推動內外貿一體化。
浙江省商務廳商貿運行處處長 肖文: 我們這次集中展示三同產品和品字標(產品),目的就是展現高品質的商品,以高品質的商品推動高質量的產業,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從而帶動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防偽碼,紅包系統,紅包掃碼系統,防偽標簽,激光標簽,鐳射標簽,二維碼標簽,防竄貨標簽,一物一碼,微粒暗碼,微粒防偽